全面梳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9篇机构&经济学家观点来了!
一时间,几乎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来源 | 网络 编辑 | 期乐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一时间,几乎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原本喧闹的春节假期,突然之间,马路上人少了,地铁里人少了,商场里人少了,高铁上人少了。整个中国经济好像按下了一个暂停键,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曾经历过的。
关于这次肺炎疫情对经济和产业影响,我们整理了这九篇文章。
来源:一德菁英汇
一
作者:李迅雷
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要认清中国经济的走势。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去年4季度已经企稳见底,目前已处在上行趋势中。
我认为,经济增速已经持续9年回落,至于有人认为2019年第4季度名义GDP回升到了9.6%,显然是误判了——即没有考虑到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后上调了2018年的全年GDP数据,却没有及时公布上调后2018年4季度的GDP数据。
事实上,4季度经济增速仍在下滑,继续创新低。
反观2003年非典期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重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高增长阶段,上升动力很足。
如今,中国经济增速的稳中下行,原本问题不大,也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好推进,但遇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在认清大势之后,还要分析新冠疫情其对各大产业的影响。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肯定首当其冲,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
点击查看原文👇
☞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之策
二
作者:任泽平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
疫情将打断中国经济2019年底的弱企稳,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疫情将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如何应对?
点击查看原文👇
☞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三
作者:宋雪涛
武汉不仅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更是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在电子、汽车、医药等领域拥有成规模的产业集群,一旦武汉的生产和物流停止,一些湖北之外的制造企业可能也会面临断供停产的问题。
我们从武汉的产业结构分析当前的肺炎疫情造成的武汉封城将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有哪些潜在影响。
点击查看原文👇
☞ 深挖武汉产业结构:肺炎疫情对哪些产业链会产生实质影响?
四
作者:高敏
本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到底有何影响?影响有多大?
具体从行业来看,影响最大的主要为服务业,特别是这4个行业:
一是旅游业。基本上A级以上景区都关闭了,传统旺季颗粒无收。
二是文化娱乐业。春节期间是聚会高峰期,大量的KTV、电影院、棋牌馆等公共娱乐场所基本上都关闭了。不少贺岁片基本上都采取了“展期”。
三是餐饮业。大量餐厅无人问津,以往繁忙的年夜饭也消停了,笔者春节期间在海南,小区下面的餐厅本来应是最热闹的时候,基本上都空无一人。
四是交通运输业。跨省的大巴基本全部停驶,全国高铁、航空运输客流都出现显著下降,特别是退票都免费,使这些企业连通机场等均有损失。
点击查看原文👇
五
作者:付鹏
天佑中华,当逐步的显现出来可控性的时候,最坏的时候也就过去了,后续将经历一个经济放缓确认的过程,大疫之后会有强刺激么?这里为什么会打一个问号呢?
先考虑目前在地方政府不以经济增速为考核目标,社会考核更重要的背景下,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对于传染高压管理态势预计整年内都将是政府管理的常态;
货币政策的使用这是必然的,所以债券收益率肯定是易下难上的,这点是比较确定的;
刺激需求和消费的强刺激政策会有么?这一点我保持谨慎态度,当下居民收入,居民部分债务比例这些和前十年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空间怕是非常有限,一些提振需求的政策其实已经在做了,比如从金融领域降低对于暂时收入缺失者债务的延期房贷信用卡等;
后期就业将会是对于大疫之后最大的挑战,这一点还没有完全的体现出了,相信这也是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的点,从对于服务业的影响传导到就业上,这才是容忍的底线;
点击查看原文👇
六
作者:任庄主
武汉疫情和“非典”疫情均具有短期性、局部性和暂时性等特征,因此本文的分析视角尽可能从短期出发,并充分借鉴2003年的经验,以供参考。
由于2003年与2020年的这两次疫情均始于中国春节之际(“非典”疫情在5.1前后集中爆发),且在病源、传播途径、潜伏期以及易感人群等维度上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因此2003年对2020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得紧缩的货币政策一度有所中断,但在“非典”疫情结束后,货币政策重新进入紧缩期,房地产政策开始收紧、准备金率开始上调、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
不过和2003年有所不同的是,目前正处于货币宽松期,而此次武汉疫情应该说将会进一步延长货币政策宽松的期限,我们认为LPR下调将极有可能会在节后发生。
同时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没有MLF到期,且TMLF已经在2020年1月23日得以续作,此外节后将有超过万亿的OMO到期量(节前OMO操作频繁且规模较大),因此节后央行将会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
点击查看原文👇
七
作者:花猫哥哥
我估计今年2、3月全国消费很可能是负增长。本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龙头,如果这个龙头变成负增长,一季度经济数据会很难看。
不止是消费,疫情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因为疫情,现在全国所有大型集会活动都取消了,连学生开学时间也推迟了,那么制造业怎么办?
要知道工厂恰恰就是需要大量工人聚集生产的场所!现在企业面临的就是进退两难的困境。
2020年宏观经济如果能触底企稳,但是结构性分化会加剧。
中国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本质来讲就是发展新兴产业来替代传统产业。所以,宏观经济企稳也可以理解为2020年新兴产业的增长规模已经可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的幅度。
点击查看原文👇
八
作者:曾乔
这一次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有什么不同?
重点区域不同:当时“非典”虽然也是遍及全国,但当时的重灾区是广东和北京,一个是中国出口制造业重镇,一个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和这一次有明显不同。
产业影响不同:2003年,中国的经济核心驱动力是外贸。但到现在看,中国自身的经济驱动力已经比较强。
时间周期不同:目前来看,疫情影响时间应该会比2003年的“非典”要短。
应急经验不同?经济体量不同?未来哪些产业会发生变化?
点击查看原文👇
九
作者:邵宇、陈达飞
对比2003年非典当时的状态,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意味着响应能力、供应链完整程度都有助于更有效的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
但目前全球同步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周期性低迷之中,增长动能有限,例如上次上升周期中借助的汽车消费,大型基建、房地产开工等都处于较低位置,
而且目前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更高,而制造业降低,人流密集的核心城市群区域更是如此,因此对这些区域和行业的冲击不容轻视。
特别是当下信息流动充分,资产价格高企,金融周期特征更加明显,也更容易产生所谓羊群效应,并由金融市场反射到实体经济中去,形成负反馈循环而导致更大的破坏性,必须小心应对。
当务之急,是在以控制疫情蔓延、加快对确诊病例的救治工作为主的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行业企业,尤其是基于大众社会活动的行业,例如交通、旅游、餐饮、电影、会展等,
短期可能会被全面重创,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时间段内的重点保护,例如减免租金减免社保等,减轻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负担,适时、适度出台精准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如定向降准、降低LPR利率和出台相应的、暂时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等。
点击查看原文👇
相信全国一致抗击疫情,
必定攻克一切难题,
迎来胜利!
添加期乐会官方微信号:qlhclub,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交易精华和学习资料
{{x.GetTime}} 删除 回复
{{y.UserName}} 回复 {{x.UserName}} {{y.Detail}} {{y.GetTime}} 删除